基本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基本信息

会议信息

01

会议背景

当前,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转变科学研究范式是当代科学的时代特征之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科学领域展现出相互渗透和重新整合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的分化与系统的整合不断循环,导致新的学科增长点不断涌现,并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交叉学科和前沿研究领域。随着知识生产的不断积累和新兴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学科体系和布局也在不断动态调整。因此,构建一个符合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推动我国地学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桥梁作用,并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决定于2025年4月17日至19日举办“第二届地球科学融合发展前沿论坛”。本次论坛旨在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02

论坛主题

聚焦国家发展需求,强化地学融合发展

03

组织机构

会议主席  王焰新院士


执行主席  陈中强、蒋少涌


副主席(以姓名拼音为序)

郭上江

胡祥云

蒋   恕

李长冬

刘勇胜

马   瑞

孙  军

孙启良

唐辉明

王   墩

王力哲

王亮清

王伦澈

巫   翔

吴元保

夏   帆

肖   龙

严德天

袁松虎

殷宗军

章军锋

赵葵东

赵新福

宗克清

左仁广

Timothy M. Kusky

组织委员:

蔡建超

曹淑云

陈   仁

储日升

冯   东

高剑峰

高晓英

宫   勋

侯居峙

胡钦红

胡   修

胡兆初

黄咸雨

惠鹤九

蒋宏忱

焦玉勇

荆林海

孔彦龙

李   红

李晓春

李   艳

林   巍

刘   锦

刘   静

刘全有

刘文彬

刘   洋

刘勇勤

刘可禹

罗   茂

马   超

秦礼萍

邱   振

沈传波

宋   玉

孙亚东

田   军

万世明

王   博

王大志

王   璐

王全荣

王   绍

王文磊

文   章

吴昌志

吴吉春

殷长春

尹继元

肖智勇

许   领

许振浩

杨   智

余   琛

岳跃民

张少兵

张   文

张兴亮

张   仲

赵军红

郑   义

翟德高

朱光有

朱红涛

04

会场设置

1地球生物学

重点关注生命起源与演化、大灭绝与复苏及天体生物学

召集人:陈中强、殷宗军、林巍、张兴亮、王博、罗茂、马超、孙亚东

2战略性关键矿产

重点关注战略矿产成矿机制与勘探新技术、新理论

召集人:蒋少涌、赵军红、吴昌志、高剑锋、宋玉财、翟德高、郑义、李晓春、赵新福

3能源地质

重点关注热点区域传统化石能源勘探、非常规油气勘探、地热、氦气和氢气新能源勘探、储能选址等

召集人:蒋恕、刘可禹、胡钦红、刘全有、朱光有、杨智、蔡建超、邱振、朱红涛、沈传波

4 跨圈层物质循环与效应

重点关注固体地球系统圈层间的挥发性元素和金属元素的迁移循环以及资源环境效应

召集人:刘勇胜、赵军红、高晓英、宗克清

5现代与古海洋地质过程和产物

重点关注现代与古海洋地质过程和产物,包括环境与气候演化、生命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汇和碳循环、海洋能源资源形成机理、海洋地质灾害、海洋地球动力过程等

召集人:孙军、万世明、冯东、田军、孙启良

6地理环境与全球变化

重点关注第四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季风变化及环境响应的模式与机制等

召集人:王伦澈、王大志、侯居峙、刘勇勤、刘文彬、张仲石、岳跃民、荆林海

7重特大自然灾害机理与综合减灾

重点关注地震、海啸、火山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机理及综合减灾策略

召集人:刘静、殷长春、储日升、李红谊、王墩

8重大地质工程实施与灾害防治

重点关注川藏、黄土高原等区域国家重大工程与环境保护及灾害防治新方法与新理论

召集人:许振浩、焦玉勇、王亮清、李长冬、许领、周公旦、张帆宇

9地下水安全以及环境污染与修复

重点关注当代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重大工程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机制与环境修复

召集人:王焰新、吴吉春、袁松虎、马瑞、文章、王全荣、孔彦龙

10数据-模式驱动的地球科学知识发现

重点关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地球科学的深度融合等

召集人:王力哲,胡修棉、樊隽轩、左仁广、宋海军

05

内容形式


1.会议内容
论坛将围绕科学家广泛兴趣的交叉学科和针对热点问题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进行研讨交流。

2.会议形式
论坛的形式为特邀报告、分会场报告、论文征集等不同类型的交流。
(1)大会特邀报告:邀请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围绕论坛主题作报告;

(2)分会场报告: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围绕论坛主题作报告;

(3)大会交流期间将开展论文征集,并组织专家评选优秀论文,评选出的优秀论文现场发放优秀论文证书及预录用证明,后续经同行评审完善后即可在《地球科学》《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地质科技通报》《安全与环境工程》《工程地球物理学报》等其中一本期刊上正刊发表。

06

论文征集


(一)原则

1.提交的论文应符合本论坛所设专题的内容,且必须是未在任何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过的,不存在任何侵犯他人著作权、署名争议、一稿两投和保密问题的学术论文。

2.论文采用长摘要格式,需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单位、主要创新点及其主要有说服力的证据如图表、数据、参考文献等,页数不多于4页。

3.提交方式:

论文通过会务系统提交。

联系人及电话:单超027-67885075

4.提交日期:

2024年12月5日——2025年4月10日

(二)内容及格式

1.文章要求具体、明确、严谨。应有实质性内容。简要说明研究意义、方法、资料和结果。如系应用研究应附应用实例。不必自我评价,免掉致谢词句。文责自负。

2.物理量用法定计量单位。文中的数学符号尽量压缩。数学公式不做详细推导。对公式中的每一个数学符号都应给予说明,在不影响表达含义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公式,摘要中复杂的公式(例如分式、矩阵、微积分、根式、大型运算符、导数、极限等)及图件,请在“附件(图片、公式)”处以附件形式上传并插入到摘要中。

3.关于课题的资助单位问题,需注明者,请在正文的最后一句话(参考文献之前)写上“本研究由……资助”的字样。

4.中文稿件:中英文题目,所有作者的中英文姓名, 单位,市,邮政编码,并指定一个联系人。

5.英文稿件:英文题目,所有作者的英文姓名,单位,市,邮政编码,并指定一个联系人;

6.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非公开发表的研究 报告、内部资料等同样列入文后参考文献之中),文后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以近10年的文献为主,国内外的文献均应有)。

(三)稿件处理

论坛将由各分会场召集人对论文长摘要进行评审,对评选出的优秀论文,现场发放优秀论文证书及《地球科学》《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地质科技通报》《安全与环境工程》《工程地球物理学报》等其中一本期刊的预录用证明,后续经同行评审完善后即可正刊发表。

07

注册报名


缴费标准

代表类型

优惠注册费

(2025年4月10日前)

标准注册费

(2025年4月10日及后期缴费)

普通代表

1500元

1800元

学生代表

学生代表800元

说明:(1)注册费标准以付费日期为准,不以注册日期为准;

(2)交通、食宿自理。为使您享受优惠的注册费和更好的会议服务,希望您会前缴费。

(3)本次会议由武汉智旅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收费并开具发票作为报销凭证,会务发票将于会议结束一周内发送到注册报名填写的邮箱。